据美国 “太空” 网站 20 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当天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 —— 原本已被叫停的 “毒蛇” 月球车项目正式复活,且将力争在 2027 年跟随蓝色起源公司的 “蓝月亮” 月球着陆器降落在月球南极地区。这一消息瞬间在全球航天领域引发广泛关注,为美国的 “阿尔忒弥斯” 载人登月计划增添了新的变数与期待。

“毒蛇” 月球车,其正式名称为 “挥发性物质调查极地探索漫游者”(VIPER),是 NASA “阿尔忒弥斯” 载人登月计划的关键一环。月球南极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科学界关注的焦点,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里蕴藏着大量的水冰资源。这些水冰资源意义非凡,不仅可以满足人类在月球生存的基本需求,更能通过分解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用于制造火箭燃料,为人类在月球的长期存在和进一步探索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 “毒蛇” 月球车肩负的使命,正是探测月球南极地区水冰资源的丰富度和可开采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回顾 “毒蛇” 月球车的坎坷历程,它原定于 2023 年年底搭乘航天机器人技术公司的 “格里芬” 月球着陆器前往月球。然而,“格里芬” 月球着陆器在研制过程中遭遇多次推迟,这使得 “毒蛇” 月球车的发射计划不断受阻。最终,在 2024 年 7 月,NASA 无奈宣布取消 “毒蛇” 月球车项目。当时,该项目已经投入了约 4.5 亿美元,月球车虽已完成组装,但尚未完成测试。NASA 表示,如果继续推进发射,成本将持续攀升,这会对其他月球探测任务造成严重影响,而取消该项目则能节省约 8400 万美元。
如今,“毒蛇” 月球车的命运峰回路转。根据 NASA 与蓝色起源公司基于 “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 计划(CLPS)达成的价值 1.9 亿美元的新协议,蓝色起源公司将承担起关键角色。在 2027 年年底前,该公司要负责将 “毒蛇” 月球车与 “蓝月亮” 着陆器进行整合,并将其成功送到月球南极。一旦抵达月球南极,“毒蛇” 月球车将开启为期 100 天的寻找水冰之旅。在这期间,它将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对冰层进行测绘,并通过钻孔取样等方式获得更准确的数据,为后续的月球开发和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NASA 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对此表示,这是美国借助本国工业力量,支持美国在月球表面实现长期存在的众多重要举措之一。该任务将深入探索月球极地永久阴影区域,为确定潜在的宇航员着陆区以及制定长期停留策略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过,美媒也指出,蓝色起源公司的任务范围仅涵盖完成 “毒蛇” 月球车与 “蓝月亮” 月球着陆器的整合,并不涉及发射任务。美国 “太空新闻” 网站 20 日称,NASA 官员发出警告,“阿尔忒弥斯” 载人登月计划很可能因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 “星舰” 超重型火箭研制进度滞后而被迫 “推迟数年”。尤其是 “星舰” 飞船准备工作的任何延迟,都可能进一步拉长该计划的时间表,甚至导致 “中国在新一轮载人登月竞赛中取得领先”。事实上,“阿尔忒弥斯” 计划自公布以来,就因各种技术难题和成本超支问题,进度一再拖延。从 “太空发射系统”(SLS)重型运载火箭多次因燃料泄漏推迟发射,到 “猎户座” 飞船暴露出逃生系统和隔热罩的可靠性问题,再到如今 “星舰” 超重型火箭的进度滞后,诸多问题不断考验着美国的载人登月雄心。
由于月球南极可能存在丰富的水冰资源,该地区已成为各国新一轮月球探测的热点区域。2023 年,印度 “月船 3” 号成功在月球南极地区软着陆,成为首个实现这一壮举的探测器,但遗憾的是,它并未提供该地区是否存在水冰的直接证据。2025 年 3 月,美国直觉机器公司的 “雅典娜” 着陆器在月球南极着陆时发生侧翻,导致太阳能板无法有效充电,电池耗尽后任务提前结束,仅仅发回了少量数据。而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也在稳步推进,计划于 2026 年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其主要任务是开展飞跃探测,致力于在月球南极找到水冰。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月球探测征程中,各国将围绕月球南极的水冰资源展开更为激烈的探索与竞争,而 “毒蛇” 月球车的复活,无疑让这场竞赛变得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