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宝马集团于2025年9月宣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决策——采取油电并存的”双轨”发展路线。这一战略不仅是对当前市场现实的务实回应,更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深远布局。董事会成员高乐提出的”内燃机永不会消失”并非对技术进步的抗拒,而是基于全球市场复杂性作出的战略判断。本文将深入解析宝马油电并存战略的多维考量、技术支撑与市场逻辑,揭示传统豪华车企在产业转型期的生存智慧。

战略背景:全球电动化进程的复杂现实
宝马选择油电并存的战略路径,绝非偶然或保守之举,而是基于对全球汽车市场碎片化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近年来,各国政府纷纷调整了激进的电动化时间表,欧盟此前设定的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目标已出现松动,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消费者习惯更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化需求。据宝马内部调研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燃油车销量仍占据65%以上的份额,而在印度、中东和东欧地区,燃油车因其基础设施适配性和价格优势,仍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首选。这种全球市场的不均衡性决定了”一刀切”的电动化策略难以满足多元需求。
与此同时,技术瓶颈仍是制约纯电动车全面普及的关键因素。宝马在早期电动化尝试中发现,尽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对上班族而言(通勤距离50公里以内)可以完全实现零排放行驶,与纯电动车同样环保,但对于需要频繁远行的用户,混动车型则消除了里程焦虑,显示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这一发现促使宝马重新评估不同动力系统的市场定位,最终形成了”不押宝单一技术”的战略思路。
从产业竞争格局看,宝马的决策也体现了其对先发优势转化的深刻理解。作为欧洲电动化布局最早的厂商之一,宝马2013年推出的i3虽然开创了豪华电动车的先河,但采用与燃油车共享平台的技术路线,与雷诺的纯电动专属平台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历史经验让宝马认识到,平台策略的灵活性对成本控制和市场响应速度至关重要,为今日三大平台战略的推出埋下了伏笔。
技术架构:三大平台支撑的战略灵活性
宝马油电并存战略的核心支撑是其创新的平台架构体系——Neue Klasse电动车专属平台、燃油车专属平台和多能平台,这一架构将取代现有的FAAR和CLAR平台及其电动改造版本,实现产品线的高度精简与生产高效化。这种三位一体的技术布局既避免了平台过度分散导致的资源浪费,又确保了各动力系统能得到针对性优化。
Neue Klasse平台代表了宝马电动化技术的集大成之作。伴随新一代iX3的亮相,这一从零开发的纯电架构摆脱了燃油车设计的历史包袱,在重量分配、空气动力学和软件集成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该平台采用800V高压架构,搭载第六代eDrive技术,能量损失减少40%,重量降低10%,制造成本下降20%。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其创新的电驱系统——后轴采用无需稀土的EESM电励磁同步电机,前轴配ASM异步电机,既规避了供应链风险,又优化了高速行驶性能,彰显了宝马在电动时代坚持驾驶乐趣的品牌基因。
面向入门级市场的燃油车专属平台,则是宝马对现实市场的务实回应。在电动化转型成本高企的背景下,燃油车仍是价格敏感型市场的主要盈利来源。这一平台将通过规模化生产维持传统动力系统的成本优势,同时融入48V轻混等技术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正如宝马高管所言:”从印度、中东到部分东欧,燃油车仍将长期支撑盈利”。
最具战略灵活性的当属多能平台,它采用”乐高式”的模块化设计,可灵活适配燃油、插混和纯电多种动力形式。基于该平台生产的车型如X5,可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偏好和基础设施条件,提供最匹配的动力配置。这种”一车多动力”的策略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与生产复杂性,使宝马能够快速响应各区域市场的政策变化与需求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的平台战略与奔驰的”电动优先”路线形成鲜明对比。奔驰选择将电动车与燃油车在设计和平台上完全分离,而宝马则强调”不能一款车给电动车,一款车给燃油车”。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反映在用户体验的统一性——宝马开发的”Heart of Joy”软件系统,通过对车辆动态表现的智能控制,确保无论是纯电iX3还是六缸燃油车,都能保持一致的宝马驾控质感。
市场逻辑:细分覆盖与区域适配的战略纵深
宝马油电并存战略蕴含着精细的市场细分逻辑。在2025款3系产品线中,宝马同时提供燃油、插混和纯电三种动力形式,覆盖从日常家用到高性能的各类需求。燃油版325i与330i搭载2.0T+8AT动力组合,配备48V轻混系统;插混版330e综合功率达326马力,纯电续航100公里;纯电i3系列则提供从单电机后驱到四电机四驱的多种配置,顶配i3 M Performance零百加速仅2.9秒,续航达600公里。这种全谱系覆盖确保了不同使用场景和消费偏好的用户都能在宝马品牌中找到合适选择。
区域化适配是宝马战略的另一关键维度。在充电基础设施完善的西欧市场,Neue Klasse平台的纯电车型将成为主力;而在充电网络欠发达的中东、东欧地区,燃油版X5或3系将继续主导销售。正如宝马在中东市场的消费者调研所示:”这里加油站多,电费贵,纯电车根本不行”。这种基于能源基础设施和经济性的区域差异化策略,使宝马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各市场的增长潜力。
面对中国这一战略市场,宝马的本土化调整尤为深入。长轴距版3系轴距加长110mm,后排腿部空间增加70mm,标配车载微信和百度地图定制导航。更值得注意的是,基于Neue Klasse平台的中国特供车型正在研发中,将针对中国路况优化底盘调校,并集成更多本土智能应用。这种”全球平台+区域适配”的模式,既保持了技术一致性,又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在高端性能车领域,宝马的油电并存策略同样清晰。M3保留双涡轮增压3.0T发动机,510马力的狂暴输出满足传统性能爱好者;而i3 M Performance则凭借四电机四驱、700马力的电动性能,瞄准科技先锋人群。这种”两条腿走路”的性能车策略,使宝马能够在动力技术变革期平稳过渡品牌性能基因,避免因激进电动化而丢失核心用户群体。
战略启示:传统车企的转型智慧
宝马的油电并存战略为行业提供了传统车企转型的范式参考。在产业技术路线尚存不确定性的阶段,保持技术路线的多样性本质上是降低战略风险的一种方式。宝马并非不重视电动化——事实上其Neue Klasse平台的技术投入远超许多新势力车企,但它拒绝将全部赌注押在单一技术路线上,这种”既…又…”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德国企业特有的稳健性。
从成本效益角度考量,油电并存有助于宝马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投资。燃油车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可以支持电动化转型所需的巨额研发投入,而电动技术的进步又能反哺混动车型的优化,形成良性循环。宝马预计,到2030年其纯电车型将占全球销量的一半,但另一半仍将来自燃油和混动车型。这种渐进式转型路径避免了”休克疗法”可能带来的财务危机。
在品牌传承层面,油电并存战略帮助宝马解决了电动时代的身份认同问题。通过”Heart of Joy”系统统一的驾驶体验,通过标志性的双肾格栅设计元素(即使纯电车型也以点阵LED灯带形式保留),宝马成功实现了电动产品与传统品牌基因的无缝衔接。正如新一代iX3设计语言所展现的——既采用水平光源等未来主义元素,又保留了垂直双肾格栅这一1960年代Neue Klasse车型的核心设计,宝马在变革中坚守着品牌的精神内核。
表:宝马油电并存战略的多维价值
战略维度 | 燃油车侧重 | 电动车侧重 | 协同效应 |
---|---|---|---|
技术平台 | 入门级燃油平台优化成本 | Neue Klasse平台技术创新 | 多能平台实现技术共享 |
市场覆盖 | 发展中国家价格敏感市场 | 发达国家环保先锋人群 | 插混车型衔接两类市场 |
产品体验 | 传统驾驶乐趣保持 | 电动性能与智能科技 | “Heart of Joy”统一驾控质感 |
品牌传承 | 经典设计元素延续 | 未来科技感塑造 | 设计语言跨动力系统统一 |
前瞻展望:油电并存的长期趋势
宝马的战略选择折射出汽车产业转型长期性的深层认知。高乐提出的”内燃机永远不会消失”并非否定电动化趋势,而是指出动力技术的多元化将成为常态。在可预见的未来,锂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合成燃料等多种能源形式可能在不同细分市场和应用场景中各展所长。宝马作为全系列车型制造商,需要为这种多元化做好准备。
从能源基础设施的全球发展不平衡看,油电并存将是跨越数十年的过渡期必然选择。即使在充电网络高度发达的欧洲,仍有大量老旧小区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而在发展中国家,电网稳定性和电价问题同样制约着电动车的普及速度。宝马的多能平台设计正是为适应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渐进性,使同一车型能根据不同地区的能源条件灵活切换动力来源。
消费者接受度的渐进变化同样需要油电并存战略的缓冲。尽管年轻一代对电动车接受度较高,但仍有大量保守消费者对燃油车有着深厚情感依赖。宝马通过提供从燃油、插混到纯电的渐进式选择,让消费者可以在不更换品牌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新能源车型,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用户教育远比强制切换更为有效。
在更宏观的产业生态层面,油电并存有助于维持供应链稳定与就业平衡。突然的电动化转向可能导致传统动力系统供应链断裂,造成大规模失业;而渐进式转型则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调整时间,为工人创造了再培训机会。宝马作为德国工业的标杆,其战略选择必然要考虑这些社会因素,这也是欧洲车企普遍采取温和转型路径的重要原因之一。
宝马的油电并存战略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人类出行未来的多元化探索。在气候变化与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下,没有哪种动力形式能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宝马的战略智慧正在于承认这种复杂性,并以系统性的平台架构拥抱多样性。正如上世纪60年代Neue Klasse车型拯救了处于困境的宝马一样,今天的Neue Klasse平台及其油电并存战略,或将再次成为宝马在变革时代驾驭未来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