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区现”鹿妈护崽”事件:游客近距离拍摄触发母鹿攻击 官方启动应急管理措施

近日,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发生一起梅花鹿袭击路人事件。一段监控视频显示,一名女性市民在市区某小区绿化带附近遭遇野生梅花鹿激烈攻击,现场画面中鹿角顶撞、蹄部踢打的场景令人触目惊心。经调查,事件起因系游客不当接近正在生产的母鹿及其幼崽。

突发:绿化带惊现”护崽大战”
据目击者赵女士回忆:”当时我们看到绿化带里有个小鹿宝宝,可能刚出生不久。有个年轻女孩特别兴奋地凑过去拍照,离得特别近。”监控录像捕捉到,该女子在距离母鹿不足两米处蹲下使用手机拍摄时,原本静卧的母鹿突然暴起,以惊人的速度冲向拍摄者。女子本能地抱头翻滚躲避,后背及手臂多处擦伤,所幸未造成严重伤害。

专家解析:母性本能的致命防御
大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李教授指出:”每年4-5月是梅花鹿的产仔高峰期,此时雌鹿会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研究表明,野生鹿类在哺乳期对领地入侵者的攻击性可提升300%,其防御范围通常覆盖方圆50米区域。”特别是当幼崽隐藏在植被中时,任何靠近行为都可能被解读为捕食威胁。”

官方响应:多措并举保障人鹿安全
事件发生后,当地林业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1. 在事发区域设置醒目警示牌,明确标注”鹿群产仔区·禁止靠近”
  2. 安排专人巡逻劝导,防止游客围观挑逗
  3. 制定分阶段迁移计划,拟于本周末将这群野生梅花鹿引导回归自然栖息地
  4. 联合卫健部门发布蜱虫防范指南,提醒接触鹿类后及时检查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该区域今年第三起类似事件。社交媒体上,”滨海路活爹”的戏称背后,反映出市民对梅花鹿习性的认知缺失。数据显示,近五年大连市区野生梅花鹿数量增长超40%,人鹿冲突案例年增幅达25%。

科普呼吁:建立城市野生动物相处准则
动物行为学专家王博士强调:”城市扩张使野生动物栖息地碎片化,但它们的野性本能并未改变。”研究表明,梅花鹿在受到惊吓时攻击力可达自身体重5倍的冲击力。他建议公众:

  • 遇鹿保持10米以上距离
  • 避免直视幼崽或做出突然动作
  • 发现落单幼崽立即远离并报警
  • 不投喂、不接触、不驱赶

目前,大连市正着手制定《城市野生动物管理规范》,拟建立包含预警系统、应急响应和公众教育的全方位管理机制。林业局负责人表示:”我们既要守护城市生态多样性,也要确保市民游览安全,这需要每个人的科学认知与自觉配合。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