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门店停业、总部人去楼空,知名少儿编程机构创始人致歉

近日,少儿编程教育行业领军企业”码未来”全国多地教学点突然关闭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家曾获得多轮融资、在全国拥有数百家加盟店的少儿编程培训机构,被曝出资金链断裂、运营困难的消息,多地家长反映课程无法继续,预交的学费面临退款难题。

全国多地教学点突然停业

6月5日,”码未来”上海总部大楼外张贴公告称,因”公司战略调整及系统升级”需要临时封闭,员工转为远程办公,但未明确恢复时间。就在此前一周内,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城市的多处”码未来”教学点相继宣布停课。

北京朝阳区”码未来”望京校区的学生家长李女士向记者透露,她去年双十一期间购买了价值1.8万元的两年编程课程包,包含120个课时,目前仅上了不到40节课。”6月1日孩子去上课时发现校区已经关门,老师在群里通知说公司遇到困难,需要暂时停课。”李女士表示难以接受,”当初买课就是看中他们全国连锁,没想到突然就关门了。”

另一位广州天河区的家长王先生告诉记者,他为孩子报名了”码未来”的编程启蒙课程,一次性支付了9800元,包含60个课时。”6月3日突然收到通知说校区关闭,建议我们转到其他合作机构,但其他机构的课程体系完全不同,孩子很难适应。”王先生表示,他已经联系了十几位同校区的家长,大家准备联合维权。

员工被欠薪,加盟商称被”割韭菜”

除了家长面临退费难题,”码未来”的员工也被拖欠工资。记者6月8日走访了上海多家原”码未来”教学点,发现均已关门,部分门店门口贴出了物业的催缴通知。

“我们已经被拖欠了4个月的工资,社保也停缴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码未来”教师告诉记者,”公司5月底突然开会说资金出现问题,让我们在家等通知,结果就再也没消息了。”该教师表示,公司管理层在内部群中承认资金紧张,但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加盟商表示被品牌方”割韭菜”。一位来自成都的加盟商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去年投入近50万元加盟”码未来”,包括加盟费、装修费、设备采购和首批课程采购费用。”总部承诺提供全套运营支持,但实际支持很少,课程更新慢,招生支持更是一纸空文。”张先生表示,现在门店被迫关闭,加盟费很可能打了水漂。

创始人公开道歉,承诺解决问题

面对各地家长的质疑和员工的不满,”码未来”创始人陈明于6月7日发布视频公开道歉。在视频中,陈明承认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部分校区无法正常运营,并向学员、家长、员工及合作伙伴表示歉意。”作为创始人,我对公司目前的困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陈明说。

陈明表示,他已经抵押了个人房产,筹集了1500万元资金试图挽救公司,并正在寻求新的投资。”我向大家保证,’码未来’在,我陈明在,我不会逃避责任。”他还承诺将优先解决学员的课程问题,确保他们能够继续学习或获得合理退款。

然而,陈明的道歉并未完全平息家长和员工的质疑。许多家长表示,他们更关心具体的退款方案和时间表,而不是创始人的个人表态。”我们需要看到实际行动,而不是空洞的承诺。”李女士说。还有家长质疑,既然公司资金紧张,为何此前还能在全国范围内大肆扩张加盟店?

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码未来”停业事件。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已接到近百起关于”码未来”的投诉,并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教育行业专家指出,少儿编程培训近年来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众多机构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但很多企业缺乏稳健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预付费模式本身就存在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受害的往往是消费者。”教育行业分析师刘伟表示。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亮律师认为,此类事件暴露出教育培训行业监管的不足。”目前对预付费模式的监管还不够完善,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亟待加强。”陈亮建议,相关部门应建立更严格的资金监管制度,限制企业过度预收费用,同时加强对加盟模式的规范管理。

行业反思:预付费模式何去何从?

“码未来”事件并非个例。近年来,多家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因资金链问题倒闭或跑路,涉及金额巨大,受害者众多。业内人士指出,这与教育培训行业普遍采用的预付费模式密切相关。

“预付费模式让企业能够快速回笼资金,但也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王磊表示,”一旦招生不及预期或运营成本上升,资金链很容易断裂。”他建议,监管部门应考虑限制预付费金额和期限,同时建立第三方资金监管机制,确保消费者的预付款安全。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邱宝昌指出,教育培训机构的预付费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点。”很多机构将预付款用于扩张或投资,而不是用于日常运营,这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行为。”邱宝昌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预付费课程时应保持理性,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经营稳定的机构,并注意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退费条款。

目前,”码未来”事件仍在发酵,家长们仍在等待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这场风波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命运,也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教育培训行业预付费模式的深刻反思。在监管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如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