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突然定档上映!背后的真相你了解吗?

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在上映之前能引发如此广泛且热烈的舆论浪潮。当《731》的上映时间终于尘埃落定,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一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官媒纷纷发声,为这部电影助力宣传。这般浩大的声势,不仅标志着影片正式与观众见面进入倒计时,也为此前围绕它产生的诸多争议画上了句号。

这部备受瞩目的《731》,之所以从筹备阶段就备受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所聚焦的题材在此前的影视领域中鲜少被涉及。原因无他,那段关于侵华日军 731 部队的历史,实在太过沉重,沉重到让人不忍直视,更难以用影像去呈现。

回溯过往,也仅有出生于内地、成长在台湾的牟敦芾导演,在香港拍摄过以这段历史为蓝本的电影《黑太阳 731》。在这部影片中,牟敦芾导演以纪实的手法,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了侵华日军 731 部队的暴行,其中包含了真实的尸体解剖实验、冻伤实验等令人毛骨悚然的大尺度画面。1988 年,该片一经上映,便因其内容的极度血腥与残酷,被普遍评价为 “史上最血腥港片之一”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部令人触目惊心的电影,所展现出的残酷程度,与真实历史相比,也不过是冰山一角,真实发生的罪恶远远超出了电影所能呈现的范围。

正是由于这段历史的沉重性与特殊性,多年来,再没有其他相关影片问世。直到今年夏天,电影市场因《731》的档期调整,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7 月 31 日,这个被众多观众满心期待着《731》上映的日子,影院的排片表上却始终不见其踪影。一时间,舆论场上关于 “临时撤档”“审查未过” 等猜测甚嚣尘上,各种言论甚嚣尘上。

但在 8 月 3 日下午,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央媒突然同步官宣:这部聚焦侵华日军 731 部队罪行的电影,最终定档 9 月 18 日全国公映。如此高规格、前所未有的集体官宣,其重视程度堪比当年的《长津湖》,也彻底粉碎了此前关于影片 “存在政治偏差” 的不实流言。这场看似简单的档期风波,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层博弈,早已远超普通商业电影的范畴。

为了拍摄这部《731》,导演赵林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抵押房产,耗时九年,全身心投入到影片的创作之中;主演姜武在片场拍摄时,多次因剧情太过惨烈而情绪崩溃。这些创作过程中的艰辛,背后承载的是更为沉重的历史责任。事实上,影片的政治安全性从一开始就有坚实的保障。山东、吉林、黑龙江三省宣传部与哈尔滨、青岛两市宣传部位列 “联合制作” 单位,这种五级宣传系统联审机制,从源头确保了影片历史叙事的严谨性。青岛作为主要拍摄地,需要对影片内容进行严格把控;吉林是长影集团所在地,拥有丰富的影视创作资源;黑龙江哈尔滨则存有 731 部队遗址,是这段历史最直接的见证者。

档期的调整,从商业角度来看,无疑是巨大的牺牲。原定的 7 月 31 日处于暑期黄金档,这个时段观影人群众多,票房潜力巨大。而 9 月 18 日,虽是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敏感日期,却恰逢年度票房冰点。距离国庆档仅 13 天,按照电影市场的传统,这个时间段属于市场休眠期,观影人数相对较少。但这样反市场规律的操作,恰恰凸显了影片所肩负的历史教育特殊使命。在 “九一八” 这个铭刻着民族创伤的日子里,《731》的上映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意义。它将用影像验证一个真理:对历史最大的背叛,不是直面其残酷,而是用温柔的遗忘将其埋葬。

与此同时,日本媒体对于电影《731》档期变动的反应,极具戏剧性且充满双标。7 月底,当电影未能如期上映时,日媒曾欢呼 “中国顾及中日关系”;然而,在央媒官宣上映日期后,他们又改口称 “中国反日情绪高涨”。这种前后矛盾的态度,恰恰印证了 731 历史问题在日本的极度敏感性。日本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他们对那段历史从未真正承认过。

在中国近代遭受的诸多苦难中,侵华日军无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这段惨痛的历史中,有两个铁证如山的事实,至今仍被日本否认。一个是南京大屠杀,另一个便是 731 部队进行的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对日本而言,他们否认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两段历史所展现出的暴行,完全突破了人类道德与伦理的底线。当年日军的所作所为,已不能用 “残暴” 来简单形容,其行为之恶劣,只有恶魔才能做出。

就如同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日本便忙着销毁证据,妄图掩盖自己的滔天罪行。但真相永远无法被掩埋,随着各种铁证如山的证据不断出现,日本的狡辩显得苍白无力。而 731 部队的罪行,本应在二战结束后就公之于众,接受全世界的审判。然而,却因一桩秘密进行的肮脏交易,被暂时掩盖了起来。

1945 年 9 月,美国派德特里克堡基地(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的前身)的细菌战专家前往日本,调查日本细菌战的相关情况。此后几年,美国又陆续派人,与包括 731 部队头目石井四郎在内的 731 部队主要成员进行了进一步接触。1947 年 9 月,美国国务院向当时美国驻日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作出指示,为了获取石井等人掌握的细菌实验资料,可以 “不追究石井及其同伙的战争犯罪责任” 。当时美国为顺利实现对日本的战后统治,需要维持日本的天皇制,在不追究天皇战争责任这一点上,日美两国的利益达成了一致。同时,出于对抗苏联的战略需要,美国不希望 731 部队的研究资料落入苏联手中。731 部队创立者石井四郎趁机向美国提出协商,这一肮脏交易便在利益的驱使下得以实现。

最终,日本以向美国上交全部 731 部队的研究资料为条件,和美国达成了不追究天皇和细菌战负责人战争责任的幕后交易。美国由此得到了 731 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细菌实验、细菌战、毒气实验等方面珍贵而又罪恶的资料数据。为了获取这些生物实验数据,美国不惜包庇二战战犯,向全世界隐瞒石井四郎以及 731 部队的滔天罪恶。以岸信介(安倍晋三的外祖父)为首的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这些战犯再次担任了公职,继续在日本政坛发挥影响力。731 部队的创办者石井四郎,不仅最终逃过了正义的审判,731 部队全体人员也都逃脱了应有的罪责。还有日本陆军大将朝香宫鸠彦王,作为日本昭和天皇的叔父,同时也是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元凶之一,因是日本皇族身份,逃脱了审判,还活到了 94 岁高龄。而裕仁天皇,这位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 63 年。在位期间,他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却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连同 23 名担任高级将领的皇族亲王,也都免于审判。要知道,天皇是日本发动战争责任体制中的最高责任者,不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就不可能彻底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

正因如此,日本在侵略战争中犯下的诸多罪行,如生化武器罪行、731 部队罪行、强征和迫害慰安妇罪行、强征劳工罪行等,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审判和追究。这一结果给战后的日本政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战后日本一些政要、右翼势力拒绝对侵略战争进行诚心的反省和悔改,使得日本政治长期右倾化严重。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但其狼子野心却从未真正消亡。根本原因就在于日本在战后并没有彻底清算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思想。在美国的支持下,一大批战犯后代继续操纵着日本政坛,他们的骨子里仍然流淌着 “侵略” 和 “反华” 的血液。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至今心有不甘,企图掩盖历史真相,否定战争责任,为侵略战争翻案。

如今,80 年的时光匆匆而过,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沉睡的东方雄狮已然觉醒。但我们始终铭记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曾经遭受的苦难,我们不能忘;曾经无数先烈们的牺牲,我们更不敢忘。对于至今都没有承认历史的日本,我们要让他们清楚地知道,他们试图避而不谈的那些罪恶之事,我们一直铭记于心,他们也休想假装不知道!这段记忆虽然痛苦不堪,但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将其铭记于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先烈们的告慰,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