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空中革命”正在悄然上演——普华永道展台上,一架银灰色的大型载人智能驾驶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格外醒目,流线型的机身、可折叠的旋翼、智能驾驶舱的透明罩内,模拟的飞行仪表盘闪烁着科技感的光芒。这台”会飞的汽车”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参展商、采购商驻足围观,有人掏出手机记录,有人凑近观察旋翼结构,更有行业专家现场探讨起”城市空中交通”的落地可能。

这场面,正是低空经济浪潮奔涌的缩影。作为全球顶尖的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在此次链博会上不仅带来了前沿产品展示,更通过深度调研与行业洞察,抛出了一组震撼数据:预计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一个由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场景突破共同驱动的”空中经济生态圈”正加速成型。
低空经济的本质:一张”交叉融合”的产业大网
在链博会同期举办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论坛”上,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合伙人夏浩接受了记者专访。他将中国低空经济的本质概括为”新型融合型产业体系的崛起”:”这不是单一航空产业的延伸,而是一张由航空航天、新能源、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交通基建等多领域深度交织的’产业大网’,每个节点的振动都会引发整个网络的协同共振。”
这种融合特性,在供应链端体现得尤为明显。从核心部件看,低空经济对飞控航电系统的稳定性、电机电控的高功率密度、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以及复合材料的轻量化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从技术链条看,它既需要传统航空工业的制造经验,又依赖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技术,更离不开5G通信、北斗导航的精准定位支持。”过去,这些领域可能是独立的’技术孤岛’,但现在,低空经济正成为串联它们的’黏合剂’。”夏浩举例道,某国产eVTOL企业已实现80%以上的核心部件自主化,其中电机效率较三年前提升30%,电池循环寿命突破5000次,正是多领域技术融合的成果。
从”制造”到”生态”:中国低空经济的进阶之路
如果说技术突破是低空经济的”硬支撑”,那么整机制造与场景落地则是其”软实力”的体现。当前,以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上海临港的eVTOL研发中心聚集了20余家上下游企业,深圳南山聚集了全国60%的无人机初创公司,珠海航空产业园则形成了”研发-制造-测试-运营”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这种集聚效应催生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既有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科技独角兽专注eVTOL研发,也有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凭借三电技术优势跨界入局,更有中航工业等航空巨头依托深厚的制造经验布局整机组装。”我们观察到,整机企业的合作模式正在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共建’。”夏浩指出,某头部无人机企业与通信运营商联合开发的”5G+无人机物流”系统,已在山区物流场景中实现常态化运营,配送时效较传统陆运提升60%。
场景拓展同样令人瞩目。除了大家熟知的物流配送,低空经济正渗透到旅游观光、城市摆渡、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在海南三亚,载人eVTOL已开通”海岛-市区”观光航线;在成都,无人机配送网络覆盖了500多个社区;在云南山区,应急无人机可在30分钟内将急救药品送达交通中断的村落。”这些场景不仅是’试验田’,更是验证商业模式可行性的’试金石’。”夏浩强调,只有当运营端实现稳定盈利,整个产业才能真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挑战与破局:政策与产业的”双轮”加速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的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最核心的是’空天地一体化’基础设施的配套。”夏浩坦言,当前低空领域的空域管理模式仍需优化,比如如何划分”真高3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如何建立高效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如何完善适航认证标准等。此外,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极端天气下的飞行安全性、公众对”空中出行”的接受度等,也是需要攻克的课题。
不过,政策层面的突破正在加速。2023年以来,《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相继出台,多地试点”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深圳更在全国率先推出”低空经济示范区”,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载人eVTOL商业运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联动正在加强。”夏浩透露,某地方政府正联合普华永道开展”低空经济产业规划”,从空域划分、基建布局到企业招商,全流程参与产业生态构建。
普华永道的”三旋翼”:做低空经济的全球连接者
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早已超越”观察者”角色。”我们希望成为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多旋翼’和’起落架’。”夏浩用三个生动的比喻阐释了普华永道的角色定位:
其一,做”助力产业建设的发动机”。普华永道正协助地方政府开展低空经济专项研究,涵盖空域资源评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用场景筛选等,为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例如,在长三角某城市,普华永道通过分析人口密度、交通流量、旅游资源等20余项指标,提出了”核心城区-近郊景区-远郊乡村”的分层场景布局方案,被当地政府采纳为核心区产业规划的重要依据。
其二,做”支持企业运行的多旋翼”。针对整机制造企业,普华永道提供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周期服务:在产品研发阶段,协助进行技术路线选择与成本效益分析;在生产制造阶段,优化供应链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在运营阶段,设计商业模式并制定市场推广策略。”我们服务的一家eVTOL企业,通过我们的建议调整了电池供应商,不仅降低了15%的采购成本,还提升了电池热管理性能。”夏浩说。
其三,做”促成协同合作的起落架”。依托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网络,普华永道正搭建”中外企业合作桥梁”: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对接国际领先的飞控系统供应商、适航认证机构,加速技术引进与标准互认;另一方面协助海外OEM企业了解中国市场政策,探索”在中国制造、为中国认证、在中国运营”的落地路径。”最近,我们促成了德国一家飞控技术公司与深圳某无人机企业的合作,双方联合开发的新一代飞控系统,预计可使无人机抗干扰能力提升40%。”夏浩表示。
从”蓝图”到”实景”:中国低空经济的全球机遇
站在链博会的展台上,那架eVTOL的旋翼在灯光下泛着金属光泽,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夏浩的目光望向远方:”中国低空经济正从’技术验证期’迈入’规模化应用期’,我们有信心在未来5-10年内,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这份信心的背后,是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创新的科技能力,以及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而普华永道的角色,正是要用专业服务为这一进程”加速”。正如夏浩所说:”我们不仅要做见证者,更要做参与者、推动者。通过助力产业规划、赋能企业发展、促进全球合作,让更多’空中梦想’在中国落地生根,让中国低空经济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芒。”
当夕阳为展台镀上一层金色,围观的观众仍不愿散去,有人拿出笔记本记录着eVTOL的技术参数,有人与普华永道的专家探讨着城市空中交通的可能性。这场关于低空经济的对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