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质疑手游”元梦之星”背景音乐暗藏不良引导遭围攻,舆论两极分化

近日,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发文,指控腾讯旗下休闲竞技手游《元梦之星》的背景音乐中存在”不良引导元素”,疑似包含不恰当的暗示内容,这一指控迅速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该家长称,自己正在上初一的孩子每天都会玩这款游戏,最近发现游戏中的某些背景音乐会让孩子产生”奇怪的想法”。

家长投诉引发舆论海啸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王女士表示,她是在偶然听到孩子房间传出的游戏音乐后产生怀疑的。”那段音乐节奏轻快,但其中夹杂的一些音效和旋律让我感到不适,”王女士说道,”我询问孩子后,他说很多同学都觉得这段音乐’很带感’,甚至会跟着哼唱。”

王女士进一步解释,她并非无端猜测,而是发现孩子最近的行为和言语有些异常,经常使用一些”不合年龄的词汇”,并且对某些话题表现出超乎年龄的兴趣。她担心这与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关。

该帖文发布后迅速发酵,短短几小时内就获得数万次转发和评论。部分家长留言表示认同王女士的担忧,认为当前许多游戏确实存在监管不足的问题;但也有大量网友认为这是”过度敏感”和”过度解读”,甚至有人指责王女士”杞人忧天”。

网友反应两极分化

在微博相关话题下,网友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一位网名”清风徐来”的用户表示:”现在的家长真是越来越玻璃心了,游戏音乐能有什么问题?我小时候玩的游戏可比这’刺激’多了。”这条评论获得了上千点赞。

另一位家长用户”守护童年”则反驳道:”不能因为自己小时候经历过就觉得现在没问题。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信息更多更复杂,更需要保护。”这条评论也引发了不少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网友将矛头指向了游戏分级制度。”这游戏明明标注的是12+,为什么小学生也能轻易接触到?平台的责任在哪里?”一位名为”理性发声”的网友质疑道。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

游戏玩家现身说法

记者采访了几位《元梦之星》的玩家,试图了解普通玩家对这一争议的看法。玩家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从游戏公测就开始玩:”我玩了这么久,真没觉得背景音乐有什么问题。那些说有问题的家长可能平时对孩子接触的内容管得太严了。”

另一位玩家小张则表示:”确实有几首背景音乐节奏很欢快,但要说有什么不良暗示,我觉得是有些家长想太多了。游戏本来就是娱乐,没必要上纲上线。”

不过,也有玩家承认游戏中存在一些”擦边球”的内容。”有些角色的配音确实有点暧昧,特别是情侣主题的皮肤,”玩家小王坦言,”但我觉得这更多是游戏为了吸引年轻用户的市场策略,不至于上升到不良引导的程度。”

游戏公司回应

面对舆论风波,《元梦之星》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我们非常重视玩家的反馈,已经记录了相关投诉并将提交技术团队进行核查。作为一家负责任的游戏公司,我们始终将未成年人保护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和游戏分级制度。”

然而,声明并未直接回应关于背景音乐的质疑,也没有说明游戏为何会被未成年人轻易接触。截至发稿,腾讯方面尚未就音乐设计初衷作出进一步解释。

专家观点:需要理性看待

针对这一事件,教育心理学专家李教授表示:”家长的担忧可以理解,但也需要理性看待。一方面,确实需要关注游戏内容对未成年人的潜在影响;另一方面,也不能将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游戏本身。”

李教授建议:”家长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他们接触的内容和心理状态,而不是简单地禁止或指责。同时,游戏公司也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特别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措施。”

未成年人游戏监管再引热议

此次争议再次将未成年人游戏监管问题推到风口浪尖。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未成年人通过各种方式绕过限制的情况依然存在。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赵老师指出:”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某一款游戏的具体内容,而在于整个监管体系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包括技术手段、教育引导和社会监督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目前,《元梦之星》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家长、玩家、游戏公司和专家各执一词,反映出社会对游戏内容监管和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一事件的最终走向,或许将为类似争议提供重要的参考案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