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MSI 季中邀请赛的舞台上,来自 LCP 赛区 CFO 战队的 18 岁中单选手 hongQ,凭借一系列惊艳操作,成为赛事期间炙手可热的话题人物。他在比赛中多次力挽狂澜,用出色的对线技巧、精准的团战切入以及果敢的决策,向全世界展示了年轻选手的无限潜力。尽管 CFO 战队最终在淘汰赛阶段不敌 AL 战队,遗憾止步,但 hongQ 的表现足以让他在电竞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赛后,网络上掀起了关于 LPL 赛区是否应引入 hongQ 的热烈讨论。部分网友认为,以 hongQ 的实力,完全有资格加入 LPL 的顶尖战队,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而另一部分网友则指出,这种 “挖角” 行为不过是 LPL 长期以来 “买买买” 模式的延续,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赛区的人才困境。这一争论,将 LPL 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外援、忽视本土青训的问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LPL 赛区在全球电竞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各大战队在转会期纷纷斥巨资引入外援。从早期引入韩国明星选手,到如今放眼全球寻找顶尖人才,这种 “买买买” 的策略确实在短期内提升了赛区的竞技水平。众多国际知名选手的加入,带来了先进的战术理念和精湛的操作技巧,帮助 LPL 战队在国际赛事中屡获佳绩,也让 LPL 联赛的观赏性和商业价值大幅提升。
然而,繁荣背后,隐患重重。过度依赖外援,使得本土年轻选手的成长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在 LPL 的赛场上,主力位置往往被外援牢牢占据,本土新人获得的上场机会寥寥无几。即使有少数年轻选手能够进入首发阵容,也常常因为缺乏足够的比赛经验和稳定的出场时间,难以发挥出全部实力。长此以往,LPL 本土选手的培养体系陷入恶性循环,人才断档问题日益严重。
财务风险也是 “买买买” 模式带来的一大挑战。为了争夺顶尖外援,各战队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转会费和薪资水平屡创新高。这不仅增加了战队的运营成本,也使得整个赛区的经济生态变得脆弱。一旦战队成绩不佳,无法通过赛事奖金、赞助商合作等渠道实现盈利,高额的投入将成为沉重负担,甚至可能导致战队财务状况恶化,影响其长期发展。
反观 LCP 赛区,虽然在整体实力和资源投入上与 LPL 存在差距,但在年轻选手培养方面却成效显著。以 hongQ 为例,他在 CFO 战队从青训体系中脱颖而出,通过大量的比赛积累经验,逐渐成长为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明星选手。LCP 赛区的成功,得益于他们对本土青训体系的重视和长期投入,为年轻选手提供了充足的上场机会和成长空间。
LPL 并非没有本土优秀选手,像 Knight、shanks 和 creme 等,都是实力强劲的中单选手。然而,对比年龄结构,他们已步入职业生涯的 “中年” 阶段,而 LPL 在新生代选手的挖掘和培养上却进展缓慢。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除了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严格的赛事规定外,电竞行业生态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如今,电竞相关的周边产业蓬勃发展,陪玩、直播等领域为有电竞天赋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残酷的职业赛场相比,这些领域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收入稳定,且能满足年轻人对电竞的热爱,导致许多有潜力的选手放弃了成为职业选手的梦想。
LPL 赛区要想摆脱 “买买买” 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根源上解决人才培养问题。首先,要加大对本土青训体系的投入,从基础赛事建设、教练团队培养到选手选拔机制,进行全面优化。通过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青训体系,为年轻选手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上升通道。其次,要改善职业赛场环境,提高本土选手的待遇和保障,增强职业电竞的吸引力。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周边产业的合作与引导,让电竞相关产业成为职业电竞发展的助力,而非阻碍。
MSI 的征程仍在继续,LPL 战队的最终成绩尚未可知。但无论结果如何,hongQ 的爆火都为 LPL 敲响了警钟。是时候告别对外援的过度依赖,回归到培养本土人才的正轨上来了。只有这样,LPL 才能在未来的国际赛事中保持竞争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