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一则讣告如凉水般浇醒了无数人的青春记忆——TVB资深演员周骢与雪妮相继离世,享年分别为92岁和78岁。这两位曾用精湛演技温暖几代观众的表演艺术家,最终选择在同一周内”天堂重聚”,仿佛是对他们生前在《创世纪》中饰演的那对恩爱夫妻最完美的呼应。当罗嘉良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骢叔雪妮姐”时,那个曾经创造收视神话的黄金时代,似乎正以一种令人心碎的方式向我们作别。

周骢被尊为”TVB御用爷爷”,这个亲切的称号背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对表演艺术的坚守。在《创世纪》中,他将叶孝勤这个角色演绎得温润如玉,那种不怒自威却又充满慈爱的气质,让无数观众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子。而雪妮则以她特有的亲和力,将李碧珍塑造成中国式母亲的典范——严厉中带着温柔,操心中饱含深情。这对银幕夫妻在剧中的互动,特别是那场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强迫亲吻”戏码,展现了老一辈演员举重若轻的表演功力:从最初的忸怩到最终的会心一笑,短短几十秒的镜头里浓缩了半世纪的情感积淀。

《创世纪》作为TVB里程碑式的家族史诗,其魅力不仅在于商战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在于它成功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庭图景。叶荣添(罗嘉良饰)、叶孝勤、李碧珍组成的叶家,代表了传统华人家庭最美好的那部分特质——父亲权威而不失慈爱,母亲唠叨却充满智慧,子女叛逆但心怀孝道。这种家庭关系的艺术呈现,恰好弥补了现实社会中家庭纽带日渐松动的缺憾,成为观众情感投射的完美对象。当周骢与雪妮在剧中相视而笑时,屏幕前不知多少观众想起了自己久违的亲情温暖。

罗嘉良在悼文中那句”天堂无病痛”的祈愿,道出了所有人面对艺术家离世时的共同心声。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是因为它触及了现代人面对死亡时的根本困境——我们既无法接受才华横溢的生命过早凋零,又不得不承认医学的局限性。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周骢因肺炎、雪妮因胰脏癌离世的事实,反而凸显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的渺小。艺术家的离去之所以格外令人痛心,是因为他们带走的不仅是生命本身,还有一个时代的美学记忆和文化密码。
回望《创世纪》创造的辉煌,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文化命题:为什么这些二十多年前的作品至今仍能打动人心?答案或许藏在周骢与雪妮的表演哲学里。在特效泛滥、节奏加快的当代影视环境中,他们那一代演员更注重人物内心的真实呈现,相信真挚的情感交流比任何技巧都更有力量。当叶孝勤轻轻吻上李碧珍脸颊时,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有的只是两个老人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与深情。这种”少即是多”的表演理念,在当下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随着周骢、雪妮等老艺术家的相继离世,TVB黄金时代的集体记忆正面临断裂的危险。年轻一代观众或许能通过重播剧集了解这些作品的故事情节,却很难复制当年全家围坐看电视的那种情感体验。当电视从家庭中心退居为众多娱乐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观看平台,更是一种维系代际情感的文化仪式。罗嘉良举办个人音乐会演唱《创世纪》插曲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正是试图通过音乐这种更具时代穿透力的艺术形式,延续那段集体记忆的生命力。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经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恰恰来自于它们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创世纪》中叶家人的故事之所以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亲情、责任、梦想这些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周骢与雪妮用他们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不仅能够创造令人难忘的角色,更能通过这些角色传递超越时代的价值观念。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悼念消息时,实际上是在参与一场集体的文化哀悼仪式,通过这种仪式确认自己与那个美好年代的精神联系。
经典作品的真正价值,或许不在于它们曾经创造过多少收视纪录,而在于它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抵御时间的侵蚀,持续为后人提供精神滋养。《创世纪》中那个充满温情的叶家,已经成为华人文化记忆中的一个符号,代表着我们对和谐家庭关系的永恒向往。当周骢与雪妮化作天堂中的那对恩爱夫妻时,他们的艺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续——在每一个重温经典剧集的夜晚,在每一次被剧中台词触动的瞬间,在每一份因怀旧而生的温暖感动里。

告别两位表演艺术家,我们不仅失去了一代荧幕传奇,更失去了一面映照自我的文化镜子。但正如罗嘉良所言,”回想一起拍摄《创世纪》时候的情景,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能让逝去的时间在记忆中永葆鲜活,让离去的生命通过艺术获得另一种形式的永恒。在这个意义上,周骢与雪妮从未真正离开,他们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继续活在他们塑造的角色里,活在观众的心里,活在每一个被他们的表演点亮过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