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化论视角下的“第一个人”之惑
从科学的人类起源学说——进化论的观点出发,世界上所有物种都是一个渐进演化变化的过程,根本不存在所谓绝对意义上的“第一个人”。
进化是一个持续且连续的过程,物种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演变。每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差异极其细微,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很难明确指出哪一滴水是这条河的起点,同样也难以界定哪一个个体就是“第一个人”。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谱系,而非一个个孤立的点。
二、追寻人类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
若一定要追溯人类可确定的最早祖先,现代科学通过人类基因组测序,借助线粒体DNA追踪,发现了非洲“线粒体夏娃”。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拥有自身的基因。线粒体基因属于母系遗传,且在传递过程中变化极少。科学家们通过对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女性线粒体DNA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最终确定现代人的线粒体来自约10 – 15万年前的一位女性,她被尊称为“线粒体夏娃”。
基因迁徙路线图研究表明,人类最早起源于非洲。一群早期智人在20万年前于非洲定居,其后代在大约10万年前开始向世界各地迁徙。在这个漫长的迁徙过程中,许多人的后代未能延续,如今地球上70多亿人口,都可追溯到“线粒体夏娃”这一母系祖先。尽管在“线粒体夏娃”所处的时代,并非只有她一位女性,但只有她的血脉流传至今。
有人或许会心生疑惑,一个母亲如何繁衍出如此庞大数量的后代?实际上,这并非是“线粒体夏娃”一人直接生育了成百上千个后代。在至少10万年的延续过程中,她可能仅生育了一两位女儿,这些女儿又各自生育一两位后代,以此呈指数级增长。当然,她也可能生育了更多女儿,只是部分女儿未能存活或延续后代。历经数万代的繁衍,在艰难的生存竞争中,许多母亲的后代消失了,最终仅剩下36位“宗族母亲”的后代,发展成为现代人类的各个族群。
三、探寻人类的父系祖先——“Y染色体亚当”
除了线粒体DNA追踪母系遗传,Y染色体则用于追踪父系遗传。通过比较各个个体之间Y染色体序列的差异,科学家计算出现在所有人的Y染色体都来自大约6万年前的一名男性,他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
然而,“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当时地球上只有他们两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同时生活着众多男男女女,只是其他人的线粒体基因和Y染色体基因未遗传到现在。这就如同用姓氏追溯家族起源,我们找到姓氏始祖,并不意味着家族的所有遗传都仅来自始祖夫妇,在家族演变过程中,融入了许多外家族的血缘。
四、人类祖先的演化历程
(一)从灵长类到人种的分化
人类祖先的演化历程漫长而复杂。从灵长类动物逐渐进化,经历了多个阶段。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出现过至少15个人种,如中国北京人这种直立人、匠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等。但在残酷的自然选择和生存竞争中,除了智人,其他所有人种都灭绝了。非洲“线粒体夏娃”属于早期智人,是现代人类的正宗祖先。
(二)从古猿到哺乳动物的追溯
再往前追溯,人类祖先的形态逐渐脱离人形,变成各种古猿,如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森林古猿、埃及古猿、原上猿等。这些古猿中,有的是人类的祖先,有的则是黑猩猩等其他灵长类的祖先。
继续回溯到白垩纪、侏罗纪时期,那时恐龙称霸地球,哺乳动物尚未充分发展。科学家发掘出一种类似老鼠的动物化石,它生活在1.6亿年前,在恐龙的霸权下顽强生存,被认为是最早的哺乳动物,也是人类可能的祖先,被命名为“中华侏罗纪妈妈”。
(三)地球生命的起源
而地球生命的起源可追溯到40亿年前,那时第一个原始细胞诞生。现代基因分析表明,世界上亿万种生物都起源于这个原始细胞,万物同源。
五、“非洲起源论”的发展与修正
在人类进化的研究中,“非洲起源论”曾占据重要地位。该理论认为人类的祖先是从非洲出走到世界各地,并独立演化成现代人类,“线粒体”和“Y染色体”是判断这一理论的主要依据。
但2010年德国科学家斯万特・帕博对“尼安德特人”进行DNA测序后,这一理论被打破。研究发现,除非洲南部人外,欧洲人、亚洲人、美洲人身体里都有大约1 – 4%的DNA序列来自尼安德特人。同年,帕博测定的丹尼索瓦人的基因组DNA也存在于现代东亚地区后裔,特别是太平洋上居住的巴布亚人和新几内亚人中。
这表明在人类祖先走出非洲全球迁移的路线上,至少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人种之间的基因交流。2017年在河南许昌发现的“许昌人”头骨化石分析显示,其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这一系列研究揭示,现代人类可能是融合的产物。
六、生命演化的必然与偶然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不存在一个绝对意义上突然出现的“第一个人”。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在漫长岁月中持续进化、迁徙、融合的结果。从最早的原始细胞,历经无数次的演化、变异,到不同人种的出现与灭绝,再到现代人类在全球的繁衍,这一过程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每一次基因的突变、每一次环境的变迁,都如同命运的齿轮,推动着生命不断向前发展,最终造就了如今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