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轻量化起步:泡面番的逆袭与玩家情感联结的建立
2022年3月18日,《是王者啊》以每集5-7分钟的“泡面番”形式登陆腾讯视频、B站等平台,首季围绕长城守卫军的日常趣事展开。花木兰的“毛利小五郎式”断案、铠与百里兄弟的互动,通过幽默片段消解了游戏英雄的战场严肃性,赋予他们生活化的烟火气。这种“短平快”的内容模式精准契合年轻群体的碎片化娱乐需求,迅速成为玩家的“下饭神器”。B站首季超260万播放量的数据,印证了其“小成本大情怀”的成功。
随着口碑发酵,番剧从一年一季提速至一年两季,并逐步扩展世界观:第三季聚焦稷下学院的曜与星之队,第四季转向长安城探案线(狄仁杰、云缨、李元芳的“大理寺三人组”),第五季更引入武则天、司空震等新角色,剧情从单纯搞笑转向“社会梗”融合(如职场内卷、休闲哲学)。这种进化并非偶然,而是官方对玩家需求的动态响应——英雄不再仅是技能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朋友”。例如,云缨从莽撞新人到成熟执法者的成长,让玩家看到英雄背后的平凡与坚持。
二、内容差异化:如何成为王者IP生态中的“清流”
在王者荣耀庞大的衍生体系中,《是王者啊》的独特性在于“去竞技化”的叙事策略。与《荣耀之章》的史诗风格或皮肤短片的视觉轰炸不同,它选择用“电子榨菜”的定位占领用户休闲场景。其成功可归结为三大核心:
- 角色立体化:通过生活化细节丰满人设。例如,李白从“十步杀一人”的剑客变为贪杯吟诗的酒鬼,司空震的反差萌(威严外表下的养花癖);
- 价值观软输出:将游戏中的团队协作转化为英雄间的互助日常(如李元芳教云缨办案),潜移默化传递积极理念;
- 影游联动彩蛋:剧中隐藏游戏技能梗(李白的无双皮肤)、新活动预告,形成“看剧→玩游戏→追更新”的闭环。
这种差异化使番剧不仅服务核心玩家,还吸引轻度用户。据玩家反馈,许多人因番剧入坑游戏,或通过剧情补全英雄背景故事(如明世隐的“养花阴谋”实为乌龙)。

三、文化价值:小内容如何撬动大生态
《是王者啊》的四年历程,实质是王者荣耀IP从“游戏产品”向“文化符号”跃迁的缩影。其意义远超娱乐本身:
- 情感共鸣:英雄的日常烦恼(武则天想休假却被迫加班)引发“打工人”共情,强化用户与IP的情感纽带;
- 同人创作催化:Q版画风与开放式剧情激发二创热潮,如云缨与李元芳的搭档CP、尧天组织的搞笑二设;
- 跨媒介生态:番剧与游戏、漫画、小说形成矩阵,例如第四季长安篇与游戏内“长安赛年”剧情联动,推动IP世界观纵深发展。
四、未来展望:第六季的创新想象与IP长青之道
尽管第五季已展现社会议题深度化的尝试,但番剧仍需突破“舒适区”。玩家期待的创新方向包括:
- 互动剧情:让观众投票决定分支结局(如“云缨是否接受家族帮助”);
- 玩家投稿:征集英雄日常创意,官方制作成特别篇;
- 跨次元联动:如游戏内触发番剧彩蛋任务,奖励限定道具。
此外,保持“轻松治愈”的底色至关重要。正如玩家所言:“我们不需要番剧变成另一个《荣耀之章》,它的价值恰恰在于让英雄‘活’成普通人。”

电子榨菜里的王者宇宙
从长城脚下的瓣鳞花到长安城的市井烟火,《是王者啊》用四年五季证明:IP的生命力不在于制作经费,而在于能否让虚拟角色走进现实情感。当玩家在连跪后打开一集番剧,看着英雄们插科打诨时,王者荣耀已不仅是MOBA战场,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世界。或许,这才是“电子榨菜”的最高境界——让人笑着吃完,却品出了文化的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