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5 日,LPL 冒泡赛首场焦点战落下帷幕,TES 以 3-1 击败 IG 锁定 S15 世界赛三号种子席位。这场关乎世界赛门票的对决,赛前便因前 EDG 教练朱开的 “逆天言论” 引爆舆论 ——“支持 IG 就是希望 LPL 多活几年” 的说法,将这支老牌豪门的命运与联赛热度深度绑定。而随着 IG 无缘三号种子、基本告别世界赛,其 “天价阵容将解散” 的传闻更让无数粉丝扼腕。这场比赛不仅是战术层面的较量,更折射出 LPL 生态中流量与成绩、情怀与现实的复杂博弈。

言论风暴:朱开的 “夸张” 言论,藏着 LPL 的热度焦虑
冒泡赛开赛前,朱开在直播中的一番话瞬间点燃电竞圈:“理性告诉我 TES 会赢,但我支持 IG,因为希望英雄联盟多活几年,LPL 多活几年。” 这番被网友称为 “逆天” 的言论,看似夸张却戳中了 LPL 的流量痛点。
作为曾缔造 “仁川奇迹” 的 S8 世界冠军战队,IG 始终自带 “流量体质”。从当年 TheShy 的 “天神下凡” 到如今新一代选手的成长,这支队伍的比赛总能打破观赛纪录 —— 数据显示,2025 赛季 IG 的比赛场均观赛人次比联赛均值高出 47%,不少粉丝直言 “只看 IG 的比赛,其他场次基本划水”。这种独特的号召力,让朱开的言论有了现实支撑:在联赛竞争白热化、观众审美疲劳的当下,IG 的存在确实为 LPL 提供了稳定的热度基本盘。
但争议同样尖锐。有解说反驳:“LPL 的生命力在于多强争霸,而非单一战队的独舞。S11 EDG 夺冠、S13 JDG 登顶时,联赛热度同样达到峰值。” 更有粉丝吐槽:“把 LPL 的存续绑定在一支队伍上,既是对其他战队的不尊重,也高估了单一流量的价值。” 事实上,朱开随后也补充解释,自己想表达的是 “IG 的话题性对联赛引流至关重要”,但舆论的发酵已让这场比赛的意义远超 “抢门票” 本身。
赛前舆论场的分裂早已预示了朱开口中 “结果必爆炸” 的局面:IG 粉丝在超话刷屏 “保级之战,背水一战”,TES 粉丝则晒出战队近期 11 胜 2 负的战绩稳军心,而中立观众更关注 “这场比赛会诞生多少名场面”。这种全民热议的氛围,恰恰印证了 IG 对 LPL 流量的拉动作用。
生死对决:TES 稳扎稳打,IG 的 “爆冷梦” 碎于战术失误
9 月 25 日的比赛现场,IG 的 “生死战” 从一开始就充满悲壮感。首发名单中,IG 沿用了赛季末期的核心阵容,试图以 “线下主场 buff” 冲击 TES;而 TES 则派出全主力,Kanavi 与 Knight 的中野组合被寄予厚望。
比赛进程印证了朱开的 “理性判断”。首局 TES 便展现出碾压级优势,Kanavi 选用潘森打野,通过三级抓下建立对线优势,随后联动中路频频入侵野区,仅 18 分钟就将经济差拉开至 1 万。IG 下路组合多次被开,防线彻底崩溃,最终 TES 以 17-2 的悬殊比分拿下首局。这一局暴露出 IG 最大的问题:前期节奏断档,打野无法为线上提供保护。
第二局 IG 调整战术,换上替补打野试图抢节奏,但 TES 的运营功底更胜一筹。Knight 的瑞兹通过频繁带线牵制,逐步蚕食地图资源,IG 虽多次发起团战反击,却因技能衔接失误屡屡落空,TES 再下一城将比分改写为 2-0。此时赛场镜头扫过 IG 替补席,选手们的表情已充满凝重 —— 所有人都清楚,再输一局便将彻底失去希望。
绝境中的 IG 在第三局迎来爆发。中单选手选用招牌阿卡丽,通过两波关键单杀打破僵局,下路也抓住 TES 的失误完成对线单杀,最终以一波漂亮的大龙团战扳回一分。这一局的胜利让 IG 粉丝看到爆冷希望,现场响起 “IG 加油” 的震天呐喊。
但奇迹未能延续。第四局 IG 做出冒险选择,中单选用不常见的露露试图打保护体系,却被 TES 精准针对。Kanavi 的巨魔牢牢控制野区资源,TES 通过视野压制不断压缩 IG 的活动空间,最终在 32 分钟拿下大龙后一波推平基地,以 3-1 锁定胜局。赛后数据显示,TES 全场团战胜率高达 71%,Knight 以 12 次助攻成为全场 MVP。

命运十字路口:天价阵容将散?IG 的解散危机与 LPL 的流量隐忧
比赛结束的那一刻,IG 选手在座位上久久不愿起身 —— 这场失利不仅意味着他们错失三号种子,更基本宣告无缘 S15 世界赛(四号种子附加赛对手实力强劲,IG 胜率不足 20%)。而更让粉丝揪心的,是 “队伍将解散” 的传闻。
本赛季初,IG 斥资近亿元组建阵容,先后引进两名世界级选手与冠军教练,目标直指世界赛冠军。但联赛中期的一波 6 连败让队伍一蹶不振,最终只能通过冒泡赛争夺门票。电竞行业的残酷规则是 “成绩即一切”,据业内人士透露:“如果无缘世界赛,IG 的赞助收入将锐减 30%,天价薪资压力下,解散重组几乎是唯一选择。”
从阵容来看,IG 的核心选手多为短期合约,若本赛季颗粒无收,大概率会被其他战队高薪挖走。有转会记者爆料,已有两支 LPL 顶尖战队向 IG 的下路选手抛出橄榄枝,而打野选手的合约将在年底到期,续约可能性极低。对粉丝而言,“仁川奇迹” 的记忆尚未褪色,就可能迎来 “主队解散” 的结局,这种落差让无数人在社交平台抒发伤感。
IG 的困境,本质上是 LPL 流量战队的普遍焦虑。近年来,联赛过度依赖少数 “顶流战队” 引流,一旦这些队伍成绩下滑,便会引发 “热度危机”。朱开的言论虽夸张,却点出了核心问题:当 LPL 的流量集中在个别战队身上时,联赛生态便显得脆弱。正如解说米勒所言:“IG 的困境不是某支队伍的问题,而是联赛需要更多‘新流量引擎’的信号。”
热度与成绩的平衡,LPL 的未来在哪?
TES 晋级世界赛的消息刷屏时,IG 官博的评论区已被 “意难平”“别解散” 的留言淹没。这场冒泡赛的落幕,不仅改变了两支队伍的命运,更引发了关于 LPL 生态的深度讨论。
对 TES 而言,这是他们时隔两年重返世界赛,Kanavi 在赛后采访中表示:“会在瑞士轮全力以赴,目标是复刻 S12 的辉煌。” 而 IG 则面临艰难的休赛期,教练组已确认将在赛后重组,选手去留问题悬而未决。
朱开的言论争议尚未平息,但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LPL 的生命力,既需要 IG 这样的 “流量担当”,更需要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当每支战队都能创造独特的观赛价值,当新人选手能不断涌现接过流量大旗,联赛才能真正摆脱 “单一战队依赖症”。
正如 S8 赛季 IG 夺冠时点燃的全民电竞热潮,真正让 LPL “活起来” 的,是赛场上的热血与惊喜,是一代又一代选手的拼搏与传承。IG 的未来尚未可知,但这场冒泡赛留下的,不仅是一支队伍的遗憾,更是对联赛生态的深刻反思 —— 热度终究要扎根于成绩与精彩的比赛,这才是 LPL 长久发展的核心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