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卫健委提醒:儿童疫苗接种需注意这些关键点

随着端午节临近,家长们在准备粽子、安排出游的同时,别忘了孩子的疫苗接种计划。疫苗接种作为儿童健康的 “防护盾”,在节日期间更需科学规划。5 月 27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儿童疫苗接种安全指南,针对节日前后的接种注意事项作出详细说明。 一、节日接种的时间规划技巧 1. 疫苗接种与节日活动的时间协调 节前接种黄金期:建议在端午节前 3-5 天完成疫苗接种,留出观察期(30 分钟留观 + 2 天不良反应观察),避免节日期间出现不适影响活动 节后补种原则:若错过节前接种,需在节后 5 天内补种,尤其是水痘、手足口病等夏季高发传染病疫苗 2. 同时接种的效率优化 疫苗类型 同时接种组合示例 接种部位建议 灭活疫苗 百白破疫苗 + 乙肝疫苗 左右上臂三角肌 减毒活疫苗 麻腮风疫苗 + 水痘疫苗 间隔 28 天接种 口服疫苗 轮状病毒疫苗 + 脊灰灭活疫苗 口服与注射分开 卫健委提示: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时,需在接种本上记录每种疫苗的名称、批号及接种部位,便于后续观察。 二、破除三大接种认知误区 1. “节日期间接种易过敏” 科学真相:疫苗不良反应与接种时间无关,主要与个体体质相关。北京儿童医院数据显示,端午节前后疫苗过敏率与日常无显著差异(0.32% vs 0.35%) 应对策略:接种前 48 小时避免给孩子食用粽子、海鲜等易过敏食物,降低过敏诱因混淆风险 2. “夏季高温影响疫苗效果” 实验数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测试表明,25℃以下保存的疫苗在夏季接种,抗体阳转率仍达 98.7%,与春秋季(99.2%)无统计学差异 保存要点:从接种单位到家的途中,需用冰袋保持疫苗冷链(2-8℃),避免阳光直射 3. “放假期间接种不安全” 人员配置:节日期间接种单位均安排值班医生,应急抢救设备(如肾上腺素)配备率达 100% 预约技巧:通过 “健康码 – 疫苗预约” 平台错峰接种,上午 10 点前接种等待时间可缩短 40% 三、端午特色接种注意事项 1. 饮食与接种的时间间隔 接种前:避免空腹接种,建议提前 1 小时食用清淡食物(如粥、面包),防止低血糖反应 接种后:24 小时内忌吃糯米制品(粽子、八宝粥),此类食物不易消化,可能掩盖疫苗不良反应 2. 出游与接种的冲突解决方案 短途旅行:携带接种本,可在目的地就近接种,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已实现跨省联网 长途旅行:出发前 7 天完成所有应接种疫苗,避免在陌生环境中出现接种反应 3. 传统习俗与接种的兼容建议 佩戴香囊:选择不含中药粉末的香囊(如纯棉布艺),避免接种部位接触过敏物质 沐兰汤习俗:接种后 24 小时内禁止洗澡,可用毛巾擦拭非接种部位,保持皮肤清洁 四、应急处理黄金指南 1. 常见不良反应应对 局部红肿:用干净毛巾冷敷(每次 15 分钟,每日 3 次),避免抓挠 低热(<38.5℃):多饮温水,可贴退热贴,避免使用含阿司匹林的退烧药 高热(≥38.5℃):口服布洛芬(按体重给药),并立即联系接种医生 2. 节日特殊情况处理 误食粽子后接种:若孩子出现腹胀,需延迟接种,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再补种 接种后划龙舟活动:禁止接种当天参加剧烈运动,手臂接种者避免划桨等上肢用力动作 五、卫健委推荐的端午接种计划 年龄 重点疫苗 接种建议 0-6 月 乙肝疫苗第 3 针 与百白破疫苗同时接种 1-3 岁 手足口病疫苗 节前完成第 1 剂,节后 28 天第 2 剂 4-6 岁 流脑 AC 结合疫苗 与麻腮风疫苗间隔 28 天接种 7 岁 + 水痘疫苗查漏补种 夏季高发期前完成免疫 “端午插艾,不如疫苗加身”,国家卫健委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提醒:疫苗是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家长可通过 “中国免疫规划”APP 查询附近接种单位的节日值班时间,让孩子在享受传统节日的同时,筑牢健康防护屏障。当粽叶的清香与疫苗的守护相遇,才是给孩子最安心的端午祝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