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豪赌Robotaxi:阿里宁德联手赋能,能否超车百度“萝卜快跑”?

从共享单车到L4自动驾驶,哈啰的跨界突围战

2025年9月,出行领域迎来一场重磅变革。哈啰出行正式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携首款前装量产车型“HR1”全球首发亮相,标志着这家从共享两轮车起家的企业正式进军L4级无人驾驶赛道。更令人瞩目的是,仅仅六天后,哈啰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双方将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三重联盟:蚂蚁、阿里、宁德时代的豪华阵容

哈啰此次进军Robotaxi领域的布局早已埋下伏笔。2025年6月23日,哈啰通过官方社交平台宣布正式进军Robotaxi赛道,由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高达12.88亿元人民币。

​股权结构显示了三方的高度重视​​:

  • 蚂蚁集团通过上海云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50%
  • 哈啰通过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0%
  • 宁德时代通过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

这种”出行平台+金融科技+能源巨头”的组合为哈啰Robotaxi业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资源优势。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彰显了对该赛道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承诺。

技术路线:端到端架构的颠覆性选择

在技术路径上,哈啰选择了与行业传统做法截然不同的方向。哈啰自动驾驶联合创始人于乾坤博士首次完整披露了自主研发的”端到端L4技术体系”,这一选择颇具颠覆性。

​传统方案vs哈啰方案​​:

  • 传统Robotaxi采用分模块技术架构(感知、预测、规划、控制各环节分离)
  • 哈啰采用端到端一体式技术架构,直接将多传感器输入映射为车辆控制指令

这种架构的优势显而易见:提升了系统响应速度与决策一致性,避免了模块间信息丢失和误差累积问题。为支撑这一先进架构,哈啰构建了”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三位一体的技术底座。

​HR1车型技术亮点​​:

  • 基于东风启辰VX6底盘开发
  • 算力超过2000Tops
  • 多传感器融合方案
  • 与阿里云合作建设万卡级别算力集群

生态协同:从两轮到四轮的出行帝国

哈啰早期以共享两轮业务为主,但该模式盈利难度较大。近年来哈啰积极转型,从两轮业务扩展到四轮,布局租车、顺风车等综合出行业务。此次进军Robotaxi,是这一转型战略的自然延伸。

​数据优势​​:
哈啰现有出行业务与Robotaxi形成深度协同效应。其共享单车与网轮车业务积累的超4亿用户出行数据,成为训练Robotaxi算法的宝贵资源,能够显著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场景适应性与安全冗余。

​用户基础​​:
4亿用户不仅提供了数据资源,也为未来Robotaxi服务提供了潜在的客户基础。这种从低频到高频、从短途到长途的出行服务覆盖,构建了完整的生态闭环。

正面交锋:与百度”萝卜快跑”的较量

百度”萝卜快跑”作为Robotaxi行业先行者,已在武汉等10个城市落地,采用渐进式技术迭代路径。而哈啰则凭借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的战略联盟,在金融科技与能源网络领域开辟独特战场。

​竞争格局分析​​:

  • ​技术路线​​:百度采用渐进式演进,哈啰选择端到端颠覆
  • ​落地城市​​:萝卜快跑已覆盖10城,哈啰首选武汉可能直接对抗
  • ​支持体系​​:百度自有生态,哈啰依托阿里+宁德时代联盟
  • ​运营经验​​:百度有先发优势,哈啰有互联网运营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萝卜快跑已在武汉运营多年,而哈啰Robotaxi首个落地城市很可能也选择武汉,两者将不可避免地展开正面交锋。而阿里与百度这对”老对手”,也在汽车行业新领域开启争夺战。

挑战重重:Robotaxi的商业化难题

尽管前景广阔,但哈啰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技术可靠性​​:L4级自动驾驶在复杂城市场景中的表现仍需验证
​政策法规​​:各地对无人驾驶的监管政策仍在完善中
​社会接受度​​:调研显示超六成用户拒绝无安全员车辆
​就业影响​​:自动驾驶可能让大量司机失业,带来社会问题
​成本控制​​:当前Robotaxi运营成本仍然偏高,难以盈利

商业化路线图:雄心勃勃的时间表

根据哈啰公布的商业化路线图,公司目标是在两年内实现Robotaxi业务规模化:

​2026年目标​​:

  • 实现前装车型的SOP量产
  • 覆盖超10个城市
  • 国际首城规模落地
  • 达到万辆运营规模

​2027年目标​​:

  • 部署超5万辆正向定义面向全球的Robotaxi车型
  • 实现Robotaxi业务规模化盈利

这一规划既”野心勃勃”又时间紧迫,体现了哈啰后发先至的战略意图。

产业链合作:构建生态系统

哈啰已经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 ​整车制造​​:与启辰汽车合作
  • ​云计算​​:与阿里云深度合作
  • ​芯片算力​​:与地平线合作
  • ​传感器​​:与禾赛科技合作

这一合作矩阵覆盖了从技术研发到量产落地的全链条环节,为哈啰Robotaxi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成本与盈利:寻找黄金交叉点

业内普遍预测,到2026年,Robotaxi每公里运营成本有望降至2.1元,形成盈利的”黄金交叉点”。成本下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硬件成本降低​​:
激光雷达、计算芯片等硬件成本的规模化摊薄和技术进步

​运营效率提升​​:
算法优化和运营经验积累带来的效率提升

只有当Robotaxi真正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并获得社会广泛认可时,属于它的爆发时刻才会真正到来。

生态竞争的新阶段

哈啰进军Robotaxi领域,标志着出行行业的竞争进入新阶段。从单一产品竞争到生态系统竞争,从技术驱动到数据驱动,这场竞赛正在重新定义未来出行格局。

哈啰凭借其用户基础、数据积累和豪华合作伙伴阵容,确实具备后来居上的潜力。但其面临的技术挑战、政策壁垒和社会接受度问题也不容忽视。

最终,哈啰Robotaxi能否在技术、成本和运营这三维角力中找到黄金平衡点,并以比对手更快的速度实现万辆规模的商业化落地,将决定这场Robotaxi豪赌的最终结局。这场竞赛不仅关乎企业成败,更将影响中国自动驾驶产业的整体格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