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太原市并州南路80号的晋版图书版本馆内,市民们静坐于挑高5米的开放式展厅中,指尖翻阅着泛黄的古籍或泛着墨香的新书。这座由原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改造而成的现代化场馆,自2025年4月23日开馆以来,已成为山西文化传承的“基因库”和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馆内珍藏的3万余种晋版古籍、革命文献及当代精品力作,不仅承载着三晋大地的历史记忆,更以数字技术与工业美学的融合,为市民提供了“可触摸的出版历史”体验。

从工业厂房到文化殿堂:版本馆的蜕变与创新
晋版图书版本馆的前身是山西美术印刷厂厂房,改造中保留了包豪斯风格的建筑骨架,裸露的钢梁与混凝土墙面与现代化的全息投影、AR交互技术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工业记忆—红色基因—当代创新”的叙事轴线,让观众在穿梭于书架间时,既能感受上世纪印刷工业的厚重,又能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十三经读本》雕版印刷的动态演示。馆内陈列的2万件图书版本和500件实物资源中,晚清濬文书局的《山西通志》原稿、太行新华书店的红色文献、“山药蛋派”作家赵树理的手稿等珍品,均以数字化形式同步呈现。正如馆长刘龙所言,版本馆的目标是构建“纸上博物馆”,未来将扩容至20万册典藏,成为山西版本资源的“总库”。
全民阅读的“三晋课堂”:古籍与革命文献的当代回响
版本馆的开放时间定于每周二、四上午,市民需通过公众号预约参观。这一设计既保障了研究者的静谧环境,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系统了解山西文化的窗口。馆内三大陈列亮点尤为引人注目:
- 红色文献专区:集中展示150余种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如1940年晋西北新华书店油印的《论持久战》单行本,见证了“油墨与枪炮共鸣”的抗战出版史。
- “山药蛋派”全集:赵树理、马烽等作家的代表作及其手稿,辅以互动屏幕展示其创作背景,让乡土文学的魅力跨越时空。
- 老牌期刊长廊:创刊于1980年的《名作欣赏》和1981年的《编辑之友》,以“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期刊”的身份,串联起改革开放后山西学术出版的辉煌。
数字赋能与文化惠民:版本馆的公共使命
作为山西出版传媒集团推动“全民阅读”的核心项目,版本馆不仅静态展示文献,还通过系列活动激活文化资源。例如,2025年山西省全民读书季期间,馆内举办了“晋版振兴”主题论坛,学者与读者共话《沈从文全集》的当代价值;同时,依托数字化版本数据中心,市民可在线查阅《贾植芳全集》等文人文集的电子版。此外,版本馆计划推出基于馆藏元素的文创产品,如以《名作欣赏》封面设计的笔记本、AR明信片等,让文化传播更贴近年轻群体。
纸张的温度与城市的灵魂
在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晋版图书版本馆以实体书籍的“温度”唤醒了市民对纸质文化的珍视。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言:“触摸泛黄的《山西通志》书页,仿佛能听到百年前文人校对的低语。”这座融合历史与科技的文化空间,不仅是太原市的文化新地标,更是赓续中华文明“山西篇章”的重要载体。未来,随着版本征集与活动的持续深入,它或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学者与大众的“三晋文化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