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悬赏 10 万征集西贝预制菜线索,预制菜争议再升级

近日,罗永浩与西贝之间关于预制菜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9 月 10 日,罗永浩在微博上发文吐槽西贝,称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此条微博一经发出,便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将西贝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罗永浩的指责,9 月 11 日,西贝餐饮创始人、CEO 贾国龙迅速做出回应。贾国龙称,目前西贝门店的所有菜品都不是预制菜,并宣布从 9 月 12 日起,西贝全国所有门店后厨将对外开放。他还表示,罗永浩的发言对西贝商誉影响非常大,将走法律程序进行起诉,不过他本人不会回应罗永浩。

然而,罗永浩并未因西贝方面的回应而停止质疑。他在社交媒体上继续发文反击,对西贝的说法逐条驳斥。针对贾国龙两次提到的 “罗永浩当面说挺好” 这一细节,罗永浩解释称,走的时候服务员问用餐体验怎么样,自己不想难为服务人员,所以才说了句 “挺好的”,并将此定义为对普通员工的 “礼貌性客套”。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罗永浩发布了 10 万元悬赏,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 “真凭实据”。他表示,如果有录像之类法律上可以采信的证据,将给予提供者 10 万元奖励。这一举动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不少人在评论区纷纷留言讨论,甚至有网友 “实名追加 2 万”,共同为探寻 “真相” 加码。悬赏令发布不久,一位博主发布了一张印有 “北京西贝天然派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字样的 2.5 公斤装 “小牛焖饭牛肉包” 图片,产品类型为 “熟肉制品 (非即食)”,并注明 “非直接提供消费者”。这张疑似西贝中央厨房成品的包装袋照片,成为罗永浩反击战中的第一份 “疑似物证”,他本人也立刻转发并询问来源。

除了征集证据,罗永浩还将目光投向了科学检测方法。他悬赏一部 iPhone 17,诚恳向食品工业或化学工业的专家请教,是否有专业设备和方法能够检测出食物被烹制的时间,或者用什么其他方式能检测出食物是不是预制菜,并表示设备多昂贵都没关系,自己想买一台或租一台,把那些用了预制菜却不肯说实话的餐馆 “横扫一遍”。

在这场争议中,预制菜的定义成为关键。2024 年 3 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首次在国家层面对预制菜进行了定义。根据该定义,连锁餐饮企业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若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西贝方面强调,他们有中央厨房进行预加工,但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而非成品,所以店内菜品都不是预制菜。不过,贾国龙此前也曾提及西贝使用预制菜的情况,此次争议爆发后,其说法前后矛盾,也引发了公众更多的质疑。

西贝为了自证清白,不仅宣布开放全国门店后厨,还推出了 “罗永浩菜单”。消费者可以按照这份菜单点菜,西贝承诺 “不好吃不要钱”,并且欢迎顾客随时进入后厨,参观任何一道菜的制作全过程。但即便如此,消费者对于西贝的信任危机依然存在,不少人仍在等待这场争议的最终结果,希望能看到真相大白。

这场罗永浩与西贝之间的预制菜之争,不仅仅是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它反映出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行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自己在餐厅所食用的菜品是否为预制菜,以及预制菜的品质和价格是否匹配。此次争议或将成为预制菜行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促使相关部门加快立法进程,规范预制菜标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将推动餐饮企业更加透明、规范地运营,让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