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叶簪秋:藏在宋人发间的节气密码

七月的风裹着蝉鸣掠过江南,常熟虞山三峰清凉禅寺前的两株古楸正舒展着油亮的叶片。这两株有着两百余年树龄的老树,枝桠间还留着春末夏初开过的淡紫花影,此刻却因叶尖悄然泛起的微黄,成了立秋前最引人注目的风物——它们正用最温柔的方式,向人间递送着第一缕秋意。

一、叶上藏秋:宋人的节气仪式

“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东京梦华录》里的这段记载,将宋代立秋的热闹场景鲜活地铺展在后人眼前。那时的汴梁街头,”楸市”比夏日里的花市更热闹——挑着竹筐的小贩沿街叫卖新摘的楸叶,妇人们围在摊前挑拣最完整的叶片,孩童们举着用楸叶扎成的小幡跑跳,连茶坊酒肆的桌角都别着一枚精心雕刻的楸叶,仿佛全城的人都在为一场关于秋天的仪式精心准备。

为何是楸叶?这要从”楸”字的玄机说起。古人造字极妙,”楸”左为”木”,右为”秋”,仿佛天生就带着秋的信物。而楸树本身的气质,更与秋意不谋而合。它树干通直如青铜,树冠狭长似云屏,春日里开出的淡紫花穗如烟似雾,到了秋日便化作金黄的落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古谚,说的虽是梧桐,却也道尽了楸叶作为秋信使者的灵性。

二、千年楸韵:从《诗经》到宋词的文化密码

楸树的故事,要从《诗经》里说起。”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这里的”梓”常与楸并称,古人早将它视为高贵之木。《齐民要术》记载”楸木者,荆扬有许”,从宫廷御苑到禅林古刹,处处可见它挺拔的身影。苏州天平山的明代楸树,树皮如老玉般温润;嘉兴南湖边的千年楸树,枝桠间还留着雷劈的疤痕,却依然每年春天绽放满树紫花——这些活着的古树,都是历史的活化石。

唐宋诗人对楸树的偏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韩愈写”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将楸树的花穗比作掀开的华服,极言其壮丽;梅尧臣赞”楸英独步媚,淡紫相参差”,说它的花色是其他花卉难以企及的雅致;苏轼更在梦中见到”楸树高花欲插天”,醒来后只余”惆怅春光又一年”的感慨。这些诗句里的楸树,既是自然的美景,更是精神的寄托——它挺拔如君子,高洁似松柏,连金代诗人元德明都感叹”只恐等闲风雨夜,怒随雷电上青冥”,将楸树的姿态与人生的壮阔相连。

三、叶间烟火:古人的节气智慧

立秋簪楸叶,从来不是单纯的装饰。古籍《养生月览》里藏着更实用的生活智慧:”立秋日,太阳未升,采楸叶熬为膏,传疮疡立愈,谓之楸叶膏。”秋日干燥,皮肤易生疮疡,古人便趁着晨露未晞时采摘楸叶,用石臼捣成泥,滤汁熬膏,敷在红肿处,竟真有奇效。这抹来自自然的治愈力,让楸叶不仅是节令的符号,更成了生活的守护者。

习俗里还藏着古人对生命的感知。北宋刘敞在《剪楸叶词》中写道:”儿童畏我逢秋悲,刻叶作花矜岁时。祝我宜秋劝使插,未能免俗复尔为。”秋意初起时,孩子们怕大人伤怀,便用剪刀在楸叶上刻出花形,插在他们的发间;晁说之的”前日家人带楸叶,求身强健更何求”,则道尽了普通人对安康的朴素祈愿。一枚小小的楸叶,承载着驱邪纳福、顺应天时的生活哲学。

四、流风余韵:从宋到清的节气变迁

这样的风雅,延续到了明代。杭州的《武林旧事》记载,立秋日临安城里”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连范成大这样的大诗人都写下”折枝楸叶起园瓜”的句子。更有趣的是,同一时期的夔州(今重庆一带),也流行着同样的习俗——在夔州做官的王十朋写下”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还在诗注里特意说明”此为夔地风俗”。看来,无论南北,人们对秋的感知是相通的。

不过,随着时光流转,到了清初,江南街头已难见簪楸叶的身影。夏仁虎在《岁华忆语》里记录:”预藏西瓜,于立秋日食之,曰啃秋。”曾经与楸叶并行的”啃秋”习俗,渐渐成了主流。但那些关于楸叶的记忆,并未消失——清代诗人查慎行在诗中写道”楸叶剪花桐落子,半年节物旋更”,字里行间仍带着对旧俗的眷恋;今人再读这些文字,依然能通过”刻叶作花”的想象,触摸到宋时立秋的温度。

五、今时今日: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

如今的我们,或许再难见到街头贩卖楸叶的热闹,却依然能在古树的年轮里、在诗词的字里行间,寻到那缕秋意。前几日去桐乡寻访古楸,在老街上遇到一位手作艺人,她用现代工艺将楸叶制成书签,叶脉清晰如网,叶缘的锯齿仿佛还沾着晨露。”现在年轻人喜欢把这些小物件当礼物,”她笑着说,”虽然不戴在头上了,但秋天的仪式感,总还是要有的。”

暮色中,我摘下一片梓叶(因够不到高处的楸叶),试着学古人”刻叶作花”。刀刃划过叶面的轻响里,仿佛听见千年前的孩童笑声,看见宋时的女子对着铜镜别上楸叶,听见街头小贩的吆喝混着茶坊里的琴音。原来,那些看似遥远的习俗,从未真正离我们而去——它们只是换了种方式,藏在一片叶子的纹理里,躲在一句诗词的韵脚里,等我们在某个立秋的午后,轻轻将它唤醒。

风又起了,手中的梓叶沙沙作响。我知道,真正的楸叶正在某座古寺里、某条老巷中舒展着身姿,等待着与这个秋天重逢。而我们与古人的距离,不过是一枚叶子的距离——它带着秋的信,穿过千年的风,轻轻落在我们的掌心。

为您推荐